- HTA8128 内置升压的60W立体声D类音频功放
- AU6815A集成音频 DSP 的 2×25W 数字型 Cl
- HTN78A3 6V~140V输入,3A实地异步降压变换器
- HT81297 18W内置升压单声道D类音频功放
- NS2583 同步升压型 2A 双节锂电池充电管理 IC
- NLC47022带NTC功能和电量均衡功能电流2A 5V异
- PT2027 单触控双输出 LED 调光 IC
- HT316C兼容HT326C防破音功能免电感滤波2×20WD
- HT3386兼容TPA3118 2×50W D类立体声音频功放
- NS8220 300mW 双声道耳机音频放大器
- HT6875 2.8W防削顶单声道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
- HT77221 HT77211 4.0V~30V输入,2A/1.2A同步降压变换器
- NS4117X 系列 外置 MOS 管开关降压型 LED 恒流控制器
- HT71663 13V,12A全集成同步升压转换器
为什么单片机不直接集成所有外围电路?
MCU(单片机)芯片没把所有外围电路一起封装进去,是因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,这涉及到成本、技术、应用灵活性、热管理等多个方面。
1、成本控制与设计灵活性
单片机在不同场景下应用广泛(从家电控制到汽车电子),每个应用对外围电路的要求差异很大。
把所有可能的外围电路集成进去,会导致资源浪费,同时增加芯片设计和制造成本。
为了适应不同需求,很多设计者喜欢根据应用自行选择外围元件,比如不同电容、电阻或晶振,以优化电路性能。
这种灵活性让开发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,而不是被芯片内置的固定电路限制。
2、电气隔离和信号完整性,许多外围电路会对敏感的微控制器信号产生电磁干扰。
如果把所有外围电路都集成到单片机芯片上,可能会加剧这些问题,导致信号完整性下降,从而影响电路的稳定性。
比如在工业或汽车应用中,一些外围电路需要和单片机保持隔离,以防止噪声或电流冲击对核心系统的影响。
将所有元件集成在一起,可能无法满足这种隔离需求。
3、热管理和功耗管理
不同的外围电路(如功率元件)会产生大量热量,将它们集成到单片机上可能会导致温度过高,影响系统的稳定性。
特别是在高功率应用场景中,外置元件更易分散热量。
许多外围电路(如大电流驱动电路)功耗较大,若集成到单片机中,可能会超出芯片的电源设计,降低芯片的功耗效率。
因此,外置外围电路可以减少单片机内部电源的压力,使整体系统设计更合理。
4、市场和生产策略,集成外围电路会增加芯片设计的复杂性,需要更高的研发成本和时间,同时也提高了制造难度。这对芯片厂商的市场策略不利,尤其在低成本的大众市场上。
通常单片机厂商和外围器件厂商分工明确,各自负责特定领域的优化。例如,某些模拟元件的制造工艺和数字电路差异较大,将它们合并会导致良率下降。因此,分开设计可以利用各自工艺的优势。
5、技术工艺的局限
数字电路(单片机内部的处理单元)和模拟电路(如放大器、滤波器等外围电路)的工艺要求不同,将它们集成到一块芯片上面临较高的技术挑战。
尤其是一些高精度的模拟电路对电压、电流、频率响应有严格要求,而数字电路则倾向于小尺寸和高密度封装,两者难以兼顾。
虽然现代集成电路技术越来越强大,但要将所有外围元件做到可靠、经济和小尺寸的封装,仍然面临技术难题。
因此,保持一定的外置元件可以使设计更加成熟和稳定。
6、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
在一些关键应用(如医疗和航空),系统设计要求模块化,以确保某个组件故障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。这种分布式设计便于维护和升级,也能提高系统的冗余性和容错能力。
开发人员在调试过程中常常需要替换外围电路的参数(如电阻和电容)来找到最优方案。
如果把所有外围电路都集成进去,不利于调试优化和灵活设计
上一篇:电容式触摸的解释,自电容感和互电容感应应用的介绍
下一篇:电路中5种浪涌的防护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