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HTA8128 内置升压的60W立体声D类音频功放
- AU6815A集成音频 DSP 的 2×25W 数字型 Cl
- HTN78A3 6V~140V输入,3A实地异步降压变换器
- HT81297 18W内置升压单声道D类音频功放
- NS2583 同步升压型 2A 双节锂电池充电管理 IC
- NLC47022带NTC功能和电量均衡功能电流2A 5V异
- PT2027 单触控双输出 LED 调光 IC
- HT316C兼容HT326C防破音功能免电感滤波2×20WD
- HT3386兼容TPA3118 2×50W D类立体声音频功放
- NS8220 300mW 双声道耳机音频放大器
- HT6875 2.8W防削顶单声道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
- HT77221 HT77211 4.0V~30V输入,2A/1.2A同步降压变换器
- NS4117X 系列 外置 MOS 管开关降压型 LED 恒流控制器
- HT71663 13V,12A全集成同步升压转换器
电源中三大控制模式PWM、PFM、PSM如何选型?
在电子设备中,开关电源(DC-DC)的高效控制是设计的核心挑战之一。面对不同负载场景,工程师常需在PWM、PFM、PSM三种控制模式中权衡取舍。本文将从原理、优缺点到实际应用,解析这三种调制模式。
一、三大控制模式的定义与原理
1. PWM(脉冲宽度调制) •
原理:固定开关频率,通过调节脉冲宽度(占空比)控制输出功率 ◦
优势:纹波小、频率固定(易滤波)、线性度高,适合重载场景,满载时效率高达95%+(某TI芯片实测数据)。
劣势:轻载时效率低(开关损耗大)。 • 应用场景:处理器供电、大电流设备(如电机驱动)。
2. PFM(脉冲频率调制) •
原理:固定脉冲宽度,通过“神出鬼没”的频率调节功率。
优势:轻载效率高(开关次数减少),适合低功耗设备。
劣势:频率随机,频谱如“天女散花”,EMI噩梦,滤波设计困难、重载效率低,低频<20kHz工作时可能引发“电路啸叫”。 • 应用场景:物联网设备、可穿戴电子等轻载场景。
3. PSM(脉冲跨周期调制) •
原理:固定频率和脉宽,通过跳过部分周期调节输出功率。
优势:轻载效率高(类似PFM)、开关损耗与负载正相关,0.1mA负载时效率达92%(某LTC芯片实测)。
劣势:纹波较大,不适合高精度供电场景。
• 应用场景:待机电源、电池供电设备。
二、三种模式的优缺点对比
模式 优点 缺点 适用场景 PWM 纹波小、易滤波 轻载效率低 重载、高精度设备 PFM 轻载效率高 频谱分散、滤波复杂 低功耗设备 PSM 轻载效率高、损耗可控 纹波大、精度低 待机/电池供电设备
三、模式切换:兼顾全负载效率
现代电源芯片常采用PWM+PFM/PSM混合模式,以覆盖全负载范围:
1. 重载时用PWM:发挥其高精度、低纹波优势。
2. 轻载时切换为PFM/PSM:降低开关损耗,提升效率。
典型应用案例:某电源控制器在轻负载时,自动将频率降低,工作在PFM 模式,当负载增到时,会过渡到PWM 模式,当负载继续增大时,工作在PFM+PWM 混合模式,这种组合模式下,可以大幅提升电源的全功率段的效率,如下图:
四、选型注意事项
1. 避免低频啸叫:PFM/PSM可能导致频率落入人耳敏感范围(20kHz以下),需优化负载设计或增加假负载。
2. 动态响应要求高时选PWM:其固定频率更易控制环路稳定性。
3. 纹波三原则: ◦ ADC供电:只选PWM ◦ 数字电路:PSM/PWM混合 ◦ LED驱动:闭眼选PFM
4. 成本控制秘诀: ◦ 消费电子:首选PWM+PSM(性价比之王) ◦ 工业设备:强制PWM模式(稳定性优先)
五、未来趋势 随着半导体工艺进步,自适应多模式控制成为主流。例如:根据负载实时切换PWM/PFM/PSM。
上一篇:混合信号设计: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
下一篇:音箱的倒相管与被动板的区别